为纪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由浙江日报集团传播平台潮新闻特别策划"青山留住我住江南——浙江践行两山理念20周年"大型直播活动,选取了浙江5个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发展示范点进行实地探访。
在此次专题报道中,双童作为义乌市首批入围“国家级绿色工厂”的绿色制造标杆企业,创始人楼仲平接受了栏目组30分钟的深度专访,分享传统制造业在绿色转型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
01 双童废水循环系统
早在20多年前,双童就着力打造了整套节能降耗系统,包括:废水循环、中水回用、雨水收集、余热水采集、屋顶光伏、生物发酵池、垃圾分类房、空中生态园......这些在直播中都有所呈现。
直播的第一站是双童湖,采用创新的分层设计:上层是1米多深的生态观赏区,供员工欣赏和散步;下层则是深达4.5米的中水储水池,承担着废水储存与再利用的重任。
双童湖旁边是2005年栽的双童一号树,刚栽的时候树状态不好,但现在它展开的面积有一千多平方米了。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也是因为这个双童湖。“整个厂区的废水收集之后,通过三层过滤,三层沉淀,三级过滤处理后的水体最终汇入储水池,水源充沛,树自然就长得好了。”楼仲平为大家介绍道。
处理过的生活废水是中水,会有一些气味,作为二类水,它是不能直接饮用的。但为厂区的卫生间冲水、绿化灌溉、道路及车辆清洗等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实现了年节水降耗的显著成效,每年为公司节省下高达50多万元的水费开支。
02 双童雨水收集系统
下一站便是雨水收集系统。为不浪费上天给予的资源,双童在全厂设置了大量分散的雨水收集点,将厂区屋顶、地面和地下空间有机整合,并且预埋了全覆盖的雨水收集管网,确保每个区域的雨水都能被有效收集。
楼总向记者介绍:“仅靠地表水是万万不够的。”因此双童在地下室周边建设了旱井系统,可以收集方圆数百米范围内的地表径流,并且系统共设有5个储水池,包括4个1500吨的中型水池和1个4500吨的大型水池,总储水能力达到7500吨。
楼总展示雨水收集箱
水处理中心配备了6组工作水泵,采用一备一用的安全配置,确保系统稳定运行。核心处理设备采用德国利欧品牌的全自动水处理系统,通过三级沉淀过滤工艺保证水质。所有设备都安装在700平方米的隐蔽式设备空间内,既保证了系统运行效率,又兼顾了厂区美观。
面对记者对于高额投资成本的疑问,楼总回答道:“楼总雨季时,一场大雨就能注满所有储水池,储存的水量可以满足全厂1-2个月的用水需求,这对于企业来说一定是长期主义的。”
03 绿色宜人的森林长廊
森林长廊直播画面
“你看同样是工厂,人家的树光秃秃的,我们绿油油的,我们厂跟原始森林一样。”楼总很骄傲地为大家展示。实际上,这些郁郁葱葱的树木背后,是双童自2006年起建立的生态循环系统。每天,厨余垃圾和园林落叶都会被送入生物质垃圾发酵处理池,经过科学处理后转化为优质有机肥。这些肥料全部回哺树木,形成了"废弃物—有机肥—植物生长"的完美闭环,让厂区的生态系统持续焕发勃勃生机。
04 空中生态园
到空中生态园时,楼总说:“在一般的企业的话,屋顶可能是一个垃圾死角,但是在双童处处鸟语花香。”这并不是一句虚言!
双童的屋顶都被充分利用,比如安装了600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板,可满足工厂十二分之一的用电需求,相当于每年节省一个月的用电量,节能降耗又绿色环保。
还比如总面积5260平方米的双童生态园,园内种植瓜果以及景观植物,光水果便有35个品种,近200棵果树,年产量可达1万斤,基本上月月都有果子成熟。还精心规划了藕塘、甲鱼池等生态景观,配套建设篮球场、瞭望台和餐吧等休闲设施,只为员工能有舒适宜人的休憩空间。
屋顶花园里感受水果丰收的喜悦
结语
楼仲平直播中呼吁更多企业致力于建设绿色工厂:企业要把节能降耗当成是一个生产的要素,这是必须要做的。而且它的效率和效果不亚于投入设备,不亚于投入厂房。节能降耗是实实在在为企业降低成本,为企业提高能源的产出效率。所谓的节能降耗,实际上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就是能源放大,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双童31年来致力于让一次性产品告别白色污染,同时更是打造了一座独特的花园式生态工厂,在双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是抽象理念,而是可量化的经营逻辑!
在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双童用实践证明: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的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变。期待未来涌现更多像双童这样,既能创造经济价值,又能兼顾绿水青山的"中国智造"新传奇!
为纪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由浙江日报集团传播平台潮新闻特别策划"青山留住我住江南——浙江践行两山理念20周年"大型直播活动,选取了浙江5个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发展示范点进行实地探访。
在此次专题报道中,双童作为义乌市首批入围“国家级绿色工厂”的绿色制造标杆企业,创始人楼仲平接受了栏目组30分钟的深度专访,分享传统制造业在绿色转型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
——点击回顾直播全程视频——
本次直播在人民日报客户端、潮新闻客户端、
央视频平台等同步播出
双童废水循环系统
早在20多年前,双童就着力打造了整套节能降耗系统,包括:废水循环、中水回用、雨水收集、余热水采集、屋顶光伏、生物发酵池、垃圾分类房、空中生态园......这些在直播中都有所呈现。
直播的第一站是双童湖,采用创新的分层设计:上层是1米多深的生态观赏区,供员工欣赏和散步;下层则是深达4.5米的中水储水池,承担着废水储存与再利用的重任。
双童湖旁边是2005年栽的双童一号树,刚栽的时候树状态不好,但现在它展开的面积有一千多平方米了。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也是因为这个双童湖。“整个厂区的废水收集之后,通过三层过滤,三层沉淀,三级过滤处理后的水体最终汇入储水池,水源充沛,树自然就长得好了。”楼仲平为大家介绍道。
处理过的生活废水是中水,会有一些气味,作为二类水,它是不能直接饮用的。但为厂区的卫生间冲水、绿化灌溉、道路及车辆清洗等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实现了年节水降耗的显著成效,每年为公司节省下高达50多万元的水费开支。
双童雨水收集系统
下一站便是雨水收集系统。为不浪费上天给予的资源,双童在全厂设置了大量分散的雨水收集点,将厂区屋顶、地面和地下空间有机整合,并且预埋了全覆盖的雨水收集管网,确保每个区域的雨水都能被有效收集。
楼总向记者介绍:“仅靠地表水是万万不够的。”因此双童在地下室周边建设了旱井系统,可以收集方圆数百米范围内的地表径流,并且系统共设有5个储水池,包括4个1500吨的中型水池和1个4500吨的大型水池,总储水能力达到7500吨。
楼总展示雨水收集箱
水处理中心配备了6组工作水泵,采用一备一用的安全配置,确保系统稳定运行。核心处理设备采用德国利欧品牌的全自动水处理系统,通过三级沉淀过滤工艺保证水质。所有设备都安装在700平方米的隐蔽式设备空间内,既保证了系统运行效率,又兼顾了厂区美观。
面对记者对于高额投资成本的疑问,楼总回答道:“楼总雨季时,一场大雨就能注满所有储水池,储存的水量可以满足全厂1-2个月的用水需求,这对于企业来说一定是长期主义的。”
绿色宜人的森林长廊
森林长廊直播画面
“你看同样是工厂,人家的树光秃秃的,我们绿油油的,我们厂跟原始森林一样。”楼总很骄傲地为大家展示。实际上,这些郁郁葱葱的树木背后,是双童自2006年起建立的生态循环系统。每天,厨余垃圾和园林落叶都会被送入生物质垃圾发酵处理池,经过科学处理后转化为优质有机肥。这些肥料全部回哺树木,形成了"废弃物—有机肥—植物生长"的完美闭环,让厂区的生态系统持续焕发勃勃生机。
空中生态园
到空中生态园时,楼总说:“在一般的企业的话,屋顶可能是一个垃圾死角,但是在双童处处鸟语花香。”这并不是一句虚言!
双童的屋顶都被充分利用,比如安装了600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板,可满足工厂十二分之一的用电需求,相当于每年节省一个月的用电量,节能降耗又绿色环保。
还比如总面积5260平方米的双童生态园,园内种植瓜果以及景观植物,光水果便有35个品种,近200棵果树,年产量可达1万斤,基本上月月都有果子成熟。还精心规划了藕塘、甲鱼池等生态景观,配套建设篮球场、瞭望台和餐吧等休闲设施,只为员工能有舒适宜人的休憩空间。
屋顶花园里感受水果丰收的喜悦
结语
楼仲平直播中呼吁更多企业致力于建设绿色工厂:企业要把节能降耗当成是一个生产的要素,这是必须要做的。而且它的效率和效果不亚于投入设备,不亚于投入厂房。节能降耗是实实在在为企业降低成本,为企业提高能源的产出效率。所谓的节能降耗,实际上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就是能源放大,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双童31年来致力于让一次性产品告别白色污染,同时更是打造了一座独特的花园式生态工厂,在双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是抽象理念,而是可量化的经营逻辑!
在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双童用实践证明: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的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变。期待未来涌现更多像双童这样,既能创造经济价值,又能兼顾绿水青山的"中国智造"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