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在线留言日本语EspañaالعربيةEnglish
 
企业介绍
企业文化
企业架构
企业荣誉
大事记
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
社会责任报告
质量信用报告
联系我们
 
 
 
 
 
【三分钟带你了解“工匠精神”!】楼仲平:工匠精神并不神秘,把一根小吸管做成全球顶尖就是!
时间:2017-9-18    来源:双童吸管     阅读2601次   


楼仲平:工匠精神并不神秘,

把一根小吸管做成全球顶尖就是!

本报记者 白丽媛 杨晨  报道组 陈华栋 龚献明

 

请在WIFI条件下观看哦!


 https://0x9.me/sjCLz

 

  “一根小小的吸管,能有多大花头?”这是许多人初次接触楼仲平时,冒出的第一想法。

 

《浙江日报》整版大篇幅报道“双童”

  也不奇怪,这个产品门槛低、技术低、起点低、利润低,算得上是上百万个义乌小商品当中最难做,也最不值得去做的产品。

  


  “很多发达国家都有这么一群商人,他们家族企业几百年只生产一种商品,但却能把这种商品做成艺术品、奢侈品。”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说:“我就是想要成为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事。”

  今年7月,瑞士日内瓦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向全球162个成员国发布了《聚丙烯饮用吸管规范》ISO国际标准,这一标准正是由“双童”主导制定的,“双童”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行业游戏规则的制订者。

 


  22年时间里,楼仲平把一根微不足道的吸管做精做深,获得了全球塑料吸管行业三分之二的专利,将“双童”品牌做成了全球吸管行业的第一品牌,把每根只赚几厘钱的吸管做成了年产值上亿元的隐形冠军。但楼仲平始终说自己就是一个在义乌土生土长的“匠人”,在他看来,工匠精神不仅是精益求精,更是一种追求、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是耐得住寂寞的承诺。

  一根吸管

  有匠心情缘

  记者到访时,楼仲平刚刚送走一批重要的客人。

60多位客人全是来自浙江省各个高校的创业导师,他们来到双童“取经”,希望楼仲平能给他们讲讲创新与坚守的故事。

  谈起讲课的内容,年过五旬的楼仲平神采飞扬。虽然工作非常忙碌,但他最乐意去上课,为大家讲讲什么是“匠人”思维,如何把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义乌商人多经历过“鸡毛换糖”的故事,楼仲平也不例外。14岁从“鸡毛换糖”开始,收过废品,卖过牙刷,放过氢气球,搞过有奖销售,摆过地摊,做过铁匠,搞过养殖……经历过20多个行业的摸、爬、滚、打后,199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楼仲平选择了“一根小吸管”作为重新创业的起步。

  做吸管最初的几年,楼仲平也无数次为选择这个行当而懊恼,因为这个产品低、小、散,难以为人关注,在餐桌上都是白送他人使用的,很难挣到钱,根本不值得投入太多的精力去经营。

  但2000年的一次日本之行,彻底改变了楼仲平对吸管的认知,也促使他转变发展思路,让“双童”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

  楼仲平回忆说,他第一次跟随客户桑原道昭先生到日本考察业务时,去了奈良的一家一次性筷子工厂参观,这个小工厂只有十来台不算太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一二十个员工,但生产出来的一次性筷子却让他十分震惊:虽说是一次性筷子,却做得像工艺品般考究,包装更是极为精致。当然,售价也吓了他一跳:五双包装的一盒筷子,出厂价格竟然高达四百多日元,相当于人民币六元多一双,是国内同类一次性筷子批发价格的一百多倍!

  为什么日本的企业一根筷子可以做五十年?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日本企业能做出中国同等规模企业的百倍产出?这次参观让楼仲平很受触动,之后的十几年里,这家筷子工厂的“工匠思维”深深地影响了他对企业和产品的经营思维,让他跳出传统制造业的思维模式,深刻地认识到通过坚持和创新完全可以改变企业的真理,从而影响了“双童”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始终坚守在“一根吸管”上,并通过专注不辍、精进创新、用心经营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童工匠思维”,使“双童”逐渐摆脱了薄利多销的粗放经营,逐步形成了精细化管理、生态环保、与员工共成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彻底改变了世人对吸管行业的低、小、散、弱的传统认知。

  


  公司一楼,楼仲平正在打造的“吸管博物馆”装修已经接近尾声。他希望能通过这个窗口,不仅展示吸管的历史与动态,更多的是让工匠精神传承下去,成就百年企业。

  “如今中国的制造业不缺规模,缺的正是精益求精的品质。”在楼仲平看来,做企业是一个链式发展过程的持续积累,需要看得长远,需要从长计议,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持续坚守和专注,更需要扎根于内心的“匠人之心”。就像他手中这一根吸管,虽然微不足道,但只要挖空心思去做。不去盲目和别人攀比,而是专注于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也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做企业要有一颗‘平常心’,要简单,有时候甚至要‘一根筋’,企业家真正把自己精力和心思的90%花在内部经营和企业管理上,企业就自然而然会好起来。”楼仲平说,只有真正把企业做好了,所谓的名也好、利也罢,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所有这些特质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我们要认知的“匠人之心”,也就是现在社会极力在倡导的“工匠精神”。

  


  小小吸管

  也能高大上

  如何把一根吸管做成高新产品?这个想法或许有些天马行空,但对于这个目标,楼仲平却有着异常坚定并清晰的规划和追求。

  动物造型的卡通吸管、内嵌风轮会不停旋转的风车吸管、生肖吸管、帮助老人和病人吸饮不会回流的省力吸管、小鸟吸管、party吸管……在公司2楼的展厅里,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吸管样品,让人眼花缭乱。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一根吸管也可以玩出这么多花样。

 


  “这里其实只是展示了一小部分,我和团队整天都在思考吸管这个产品除了喝饮料还能干什么、如何让吸管“无中生有”而“无奇不有”。现在,我们各类吸管共计有300多种,创新产品也有40多种。”楼仲平颇为得意,他顺手拿起一根“爱心吸管”向记者展示,这根长长的吸管上方有一颗粉红色的“心”,“心”的两边弧上各有一个小吸管,心形腔体里则装有一个小小的水流止回阀和过滤装置,这样的“爱心吸管”在婚宴等场合中非常应景,零售价每根高达8元左右,而市面上普通吸管一根才几厘钱。

 

 

  “仅这一个小小的水流止回阀,我们就拥有4项自主知识产权,有效解决了液体回流问题,还避免交叉感染。”楼仲平告诉记者,因为吸管生产是很偏很窄的行业,要想产品有创新、有市场,“双童”只能靠自己研发,除了产品的外观、功能外,就连生产设备也要自己研制,他的很多创新都是“困而知之”的产物。为了鼓励员工参与创新,楼仲平每年都会举办产品创新大赛,让员工们的创新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现在热销的不少新款吸管产品,就来自创新大赛的获奖作品。2015年,“双童”的新产品占比超过56%

  


  追求创新,让一根毫不起眼的吸管从低小散弱变成了高大上,而企业也在工业用地、厂房、设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资源产出的最大化。10年里,“双童”产值始终保持着每年两位数增长,产值增长了6倍,人均产出增长了8倍。

  

 

吸管巨鳄

立国际标准

  成为行业巨鳄后,双童吸管的产量不断上升,多的时候每天要生产上亿支,国内外的客户争相上门,最多的时候达到2万余家。更有几家美国大客户,几乎可以包下“双童”全年的产量。正当大家因接到美国大客户订单兴奋之时,楼仲平却渐渐发现了许多弊端:国外大客户的价格非常苛刻、利润压得非常低,而且风险极高,一旦其中一家不合作了,整个公司的销售都会受到震荡。

  楼仲平希望能够打破“中国制造”的尴尬局面。他果断放弃了合作多时的国际大客户,先后投入数千万资金用于“双童”品牌的塑造和国内市场的渠道建设,争取到大量原被传统制造企业忽视的小客户群体。他别出心裁地提出了特别的“小客户原则”:即最大的客户订单也不允许超过“双童”年产量的3%,否则宁愿放弃。这种“敢于舍弃、取舍有度”的智慧用于楼仲平的经营中,让他开始从容应对国外大客户的刁难,掌握营销的主动权。而这一“小客户原则”的经典案例,如今已被国内多所知名高校放入教科书当中。

 


  受桑原道昭的影响,楼仲平还曾几次赴日本学习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这让他的经营理念发生重大转变,决定改变粗放经营的薄利多销,追求精益管理,从而使企业实现质变。

  在楼仲平的电脑里,至今保存着1300多份珍贵的设计图纸。自2003年起,他开始从日本引进包括雨水收集利用、废水回收处理、中水循环利用和屋顶景观绿化等全方位的节能降耗设施。可在当时,根本没有一家设计机构愿意帮楼仲平设计这些图纸。怎么办?那就自己来。只有小学文化的他翻阅大量书籍,自学设计软件,花费了两年的时间,捣鼓出了这一系列节能降耗的设计图纸。由此形成了今天“双童”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的花园式工厂,到现在仍是义乌企业中节能环保制造业的“标杆”。

  


  工厂建成后,楼仲平又一次性投入巨资建设了可满足近千人居住的三星级宾馆硬件标准的员工寝室楼。现在的“双童”厂区很像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一年四季满目翠绿、瓜果飘香。楼仲平希望让良好的环境,温馨的氛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位员工的内心,改变员工的习惯,提升员工的素养,增强团队的信心,从而显著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

 


  精细化管理也渗透在“双童”的各个环节。楼仲平格外注重企业文化对员工素养的提升。在“双童”,每周雷打不动都有两期全员学习大会;各部门还有自己的小课,即使是保洁阿姨、门卫,每周都要求学满10小时。此外,双童还拥有完整的制度流程,已经积累形成了2000多页标准化制度文件,其中管理卫生的文件就涉及260多页。

  


  正是这种严谨、认真的“工匠”态度,“双童”先后承担了《聚乳酸冷饮吸管》中国轻工业标准、《聚丙烯饮用吸管》中国国家标准和《聚丙烯饮用吸管规范》ISO国际标准的起草编制,把规则制定和国际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了浙江省唯一一家单一企业承担“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ISO国际标准”的中小企业,也成为第一个使“义乌标准”走上国际舞台的企业。

 

 专攻主业不言败

 记者:为什么22年来,您只做吸管,而不多元化发展产品线呢?

  楼仲平:我坚信一个国家的持久繁荣取决于中小企业的成功,而不是大公司,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如果只指望大公司,必然是不够的。而中小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其对业务的专注程度。不能过度多元化。你需要集中于某一个行业。如果你能做精,那么将能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

 记者:如何看待制造企业的创新?

  楼仲平:不要把创新说得高高在上,创新应该是非常平民化的事情。我们双童把创新看得非常简单,唯有简单才可以让普通人去做,才能全民参与,我们人人都是创新者。其实,创新也好,工匠精神也好,本质上紧密相关。

 记者:在您看来,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企业?

  楼仲平:这几年,大家都在说现在的产业环境不好,经营困难,有的说义乌产业结构不好,有的说小商品利润太低。但我想说的是,环境是相对的,产业也是相对的,自己的努力却是绝对的,“双童”的发展其实恰恰证明了一点:没有夕阳行业,只有夕阳企业。所以,我对企业好坏的认知是:一个好的企业,不一定是高科技企业,也不一定是高速增长的企业,更不一定是大规模的龙头企业。但一个好的企业,一定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少产生污染、少耗费资源、不过度依靠政府、不等待政策改变,无论环境如何变化起伏,你始终都能持续发展而长期生存的企业。

 记者: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有何打算?您是否会让子女接管公司?

  楼仲平:我的目标是让公司至少发展50年,直到我80岁。我的子女对公司的日常运营没什么兴趣。所以我在积极培养第二代职业管理团队来接班。我希望我的公司比我活得更长久。我希望它继续成为全球最优秀的吸管生产商。

 


 

 
 
首页了解双童产品中心资讯动态视频联系我们在线留言日本语EspañaEnglish
版权所有 © 2002-2008 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义乌市北苑路378-379号
电话: 0579-8567 9778, 8567 9789, 8567 9800 传真: 0579-8567 9555 E-mail: St@china-straws.com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38312号-1   技术支持:中国日用品网